二、可穿戴设备:
与用户行为深度融合,低功耗有效解决痛点
-
行业持续增长,以设备为端口获取数据
可穿戴设备以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携式的智能娱乐和监测服务,并以此获取用户日常行为数据。2015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全年增速超过470%,在2016年后增速趋于稳定,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可达到487.1亿的市场规模。
就目前产品种类而言,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头戴类、腕带类、携带类和身穿类产品,其中以腕带类的智能手环、手表为主流,并与智能手机蓝牙连接作为主要数据传输手段。
可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在用户端最早实现的直接应用,凭借它的便携性和满足用户对健康等数据指标的追踪需求在近几年迅速打开市场规模。
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市场的主要领军者有苹果、三星、小米、Fitbit等信息技术厂商,而他们之所以在这块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和其他智能产品形成生态闭环,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用户健康数据。
2.关于数据的需求贯穿了用户和供应商的商业行为
对于数据的了解和应用贯穿了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使用的目的和供应商的盈利模式。从用户端层面来看,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目的首先集中于对自身健康数据的追踪,根据AC创新平台统计,以此为目的的用户比例达到 70%以上。
追踪数据的结果则引出了他们针对日常运动饮食和健康调整等其他消费行为。其次,50%~60%的用户基于GPS定位和消息提醒而使用可穿戴设备,借助产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满足了他们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只是前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设备作为物联网端口的布局,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商业化行为。
搭建与自身硬件产品配套的软件平台是几乎每个开放商的必行之路。一方面以平台为纽带链接自身的其他产品,与可穿戴设备形成生态闭环;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开放化和数据共享,以精准营销、引入餐饮、零售和保险等第三方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
以小米为例,其以小米运动APP为平台,在商店端口引入减肥套餐、运动鞋和智能体重秤等周边产品,同时在健康周边、训练中心等端口提供健康数据统计和运动咨询等服务。
在平台开放性方面,小米拥有口袋减脂营、大都会人寿、众安保险、远盟康健等第三方合作伙伴,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以及合作伙伴在健康、保险等细分领域的业务积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
3.低功耗技术有效解决可穿戴设备痛点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影响用户购买或者持续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也就是设备难以独立于手机和电池续航效果差。
通过统计主流智能手表/手环产品,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智能手表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完全独立于手机运作,同时电池续航能力较差,华为和AMAZFIT虽然可以续航长达5-6天,但也是在关闭了多数功能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智能手表目前已具备离线支付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智能手机之后,手表也将成为用户移动支付数据的收集端口。
相比之下,智能手环的功能仍集中于对用户健康数据的采集跟踪,而因为蓝牙通讯手段的单一性使其连接范围依然受限于10米之内,数据的传输无法做到独立于手机或实时同步。智能手环续航能力差主要是由手环内多类传感器和蓝牙通讯的功耗造成。
虽然目前以小米手环2为代表的产品陆续使用功耗和成本更低的蓝牙4.0技术,续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对于设备续航能力的持续提升将是开发商持续投入的方向。
在低功耗技术的发展下,特别是NB-IoT的推广应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对于能耗低、覆盖广的通信需求将得到满足。
NB-IoT媲美于4G的覆盖距离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望独立于手机并直接向后台传输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与此同时,NB-IoT远低于蓝牙的功耗程度将大幅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三、新零售:构建线下数据渠道,服务零售实体发展
-
四大因素决定线下零售对于物联网的需求
在认知时代,受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催生的“智慧消费者”正颠覆着传统零售行业的模式。根据IBM调查,有四大因素正在改变零售业的格局。
客户预期的提高决定着他们对个性化和快速响应营销手段的需求;对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渴望推动了自助式零售技术的大范围应用;线上线下的连接将有效帮助零售商和客户互动的提升;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导致的利润下降让零售商对成本控制绞尽脑汁。
物联网在零售业的影响最早体现在RFID对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提升,从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商品识别等方面实现整体的管理解决方案,以此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仓储成本的下降。移动支付技术的出现大幅精简了线下支付流程,同时成为线上线下联通的一类渠道。
以ibeacon为代表的室内定位技术为精准推送以及商品营销策略提供了分析依据,满足了顾客对于个性化促销的需求。在后知后觉间,物联网已从后台辅助技术延伸至零售行业的多个角落,从物理角度来看它正替代人工解决越来越多的繁琐工作,并大幅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而以ibeacon、移动支付等糅合线上技术的解决方案也成为了线下实体零售商店连接线上、获取用户数据的必要手段。
2.互联网公司转战线下,布局新零售
在2016年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宣称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
之后,在短短4个月里,阿里巴巴先后完成了对三江购物的股权投资、银泰集团的完全私有化,以及和上海百联集团基于新零售的战略合作。
通过并购和合作,阿里巴巴大规模地布局线下业务,同时将其支付宝业务以及互联网用户资源导入线下实体零售,实现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对接。而在马云正式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前,与阿里巴巴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盒马鲜生已经实现了其线下新零售的布局。
盒马鲜生超市是首家支付宝会员生鲜实体店。超市的第一特色是全店不收现金,只能用支付宝或者盒马APP进行扫描支付。盒马的支付模式在消费环节通过二维码建立起为一个强制性的数据上传渠道,它从线下为盒马以及支付宝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数据。
简单来说,二维码扫描手段就是对用户数据信号的接收,通过支付宝和盒马App渠道传入线上分析平台,经过分析处理后再回传给盒马和支付宝进行商业使用,从而在零售前台环节建立起一个物联网的闭环。
日用饮食和生鲜零售的线下消费属性使盒马这类实体店铺具备较高频次流量,而短距离的外卖配送则通过吸引线上用户将覆盖直径扩大,再加上阿里的导流,盒马的用户量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进而保证了盒马数据分析资源的充足。
在物流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也贯穿了盒马整个微链系统。为方便拣货员分区拣货,每个商品必须贴上电子标签,从而实现SKU、库存、价格、促销等线上线下的数据同步。在射频分区拣货过程中,拣货员以移动终端扫码电子标签完成商品分拣。
之后,扫码后的商品在悬挂后几十秒快速周转至后台,以实现合单派送。最后派发至配送人员手上进行配送,整个过程大概在10分钟左右完成,而物联网电子标签技术则在当中扮演提升效率的至要作用。
3.Amazon Go,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实体零售
2016年12月5日,世界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推出革命性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Amazon Go颠覆了传统便利店、超市的运营模式,使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彻底跳过传统收银结帐的过程。
Amazon Go概念商店中,物联网传感技术可谓无处不在,顾客凭手中手机App扫描进店,同时入口摄像头对顾客进行人脸识别。当消费者在货架停下时,摄像头会捕捉并记录他们拿起的商品,而装配在货架上的摄像头则通过手势进行辅助识别。
另一方面店内麦克风根据环境声音判断消费者所处位置,并以此为辅助依据进行店内地图绘制,而货架上的红外线传感器、压力感应装臵以及荷载传感器则用以记录消费者取走了哪些商品或者放回多少商品,并实时将数据传输回后台信息处理中心。
最后,在顾客离店时,出口传感器会扫描记录购买商品并根据后台数据进行辅助确认,同时自动在消费者账户上结算金额。
Amazon Go通过对物联网传感器大范围的应用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以此代替传统零售商店人工的视力、听力、判断力以及最后结账能力,一方面简化顾客消费流程并提升他们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则大幅提升整个实体店的运营效率。
与阿里巴巴相似,Amazon作为互联网领域巨头,它对于线下零售的物联网技术投入除了实体经济盈利外还有对线下消费者数据的采集。
在Amazon Go中,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收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用来分析顾客的购物偏好,以便后续为他们发送精准推送;
依靠麦克风实现的店内地图绘制则向店家显示了哪几款产品属于“爆款”,协助其有效管理库存;支付系统收集了用户消费数据,为金融增值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从盒马到Amazon Go,这是一个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渐进化成熟的过程,同时对其他线下场景也有着复制借鉴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大规模布臵和运营传感设备所产生的费用将比人工成本更具吸引力,通过物联网实现的以物替人将使整个实体店运作更具效率;
低功耗通讯技术的逐渐渗透将使整个消费场景进一步扩大、传感器覆盖面更为完善。届时,基于Amazon Go理念的智能零售商店将具备更高的可行性。
(未完待续......)